收藏本站
|
设为首页
|
|
|
|
|
|
|
|
|


江苏高校协同创新成果

创新机制体制,协作构建生物功能材料科技
发布者: admin   发布时间:2018-11-19   点击率: 695

创新机制体制,协作构建生物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团队
及平台,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
成果依托单位:南京师范大学-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
主要完成单位:南京师范大学、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、上
海交通大学、四川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南京医科大学、江苏省
人民医院、福隆集团、南京微创公司、苏州艾迪尔公司
成果简介:
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在沈健主任的领导下,围绕血液
接触类、植入性生物医药器械、新型抗肿瘤药物及材料的分子设计与
研发重点方向中重大科学及技术难题,秉着“交叉促发展,融合生创
新”的理念,改革人才培养模式、聘任体制、标志性成果认定及激励
机制。
(一)中心围绕拟发展的四个重点研究方向:1.沈健教授血液接
触类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的设计与研发团队、2.张兴栋院士植入性医疗
器械的设计与研发团队、3.颜德岳院士新型抗肿瘤药物及生物材料研
发团队、4.David D.Y. Chen 教授生命分析化学团队,集聚行业内中外
院士、长江学者、国家杰青等组成 4 个协同创新交叉学科研发大团队。
中心依据目标、任务和需求,以校内校外结合,中外学科交叉开
放式研讨与协同创新为良策,以制度协议和合同为约束、动态过程考
核为监督与指导(每年年底提交成果报表和研究成果概要),形成了
团队建设新模式。
(二)构建生物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团队及平台:

1.形成了高水平(I-IV)沈健教授、张兴栋院士、颜德岳院士和
David D.Y. Chen 教授团队: 如沈健教授团队科研人员通过控制等量
正负电荷纳米水平均匀分布理性设计的新思路发表 SCI 论文110 篇;
获得了系列医用材料功能化制备技术,其中美国授权专利 3 项,中国
授权专利22 项;与企业共同研发及科技转化项目等项目12 项;各类
生物相容性产品国家及省级注册证9 项,获得国家科技部、国家自然
科学基金委等国家及省级项目4 项,实现了该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突
破。
中心四大研究团队1 期建设期间:新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
士1 人,获批“千人计划”专家2 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,
国家青年千人获得者 2 人,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 人,江苏省双
创人才4 人等;并获得国家级及省级科技奖励 12 项及12 人次在国际
重要学术机构任职。
2.创新团队推进学科和平台新发展:秉着“交叉生创新,协同促
发展”的理念,通过体制机制创新,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,推进材料
与化学、生物、医学、药学、物理等传统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,在高
水平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服务社会、提升学科
建设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并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。
中心四大研究团队学科间交叉融合,平台建设上水平,团队间协
同创新,缩短了研发周期,产出了一批科学、技术和应用的重大成果:
发表SCI 论文700 篇;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230 项,国际发明专利7
项;并形成2 个引领国家前沿的技术领域;获得251 项国家及江苏省

急需的纵横向项目(新增项目总额4.4442 亿元);服务企业新增产值
18.2 亿元,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正如2016 年中心工作报告经第三方评估专家审议,给出结论为:
“中心针对江苏省以及全国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在区域发展和经济
性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资源配置、成果转化和产学研长效合作等重
大问题,建立了动态的投入体制、灵活的运行机制和严格的组织和管
理模式,定位准确、目标集中,在科研组织和人员聘用等机制体制改
革方面进行了很大创新,促进了主管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和各协作单位
科学研究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发展,为区域经济的结构转型
和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服务”。


 
CopyRight © 2020 靖江市华信科技创业孵化园 . All Rights Reserved .
地址:靖江市城北园区山南路18号  邮编:214500  电话:0523-80161131
苏ICP备 13063049号-1